陶瓷膜由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锆等材料高温烧制而成,为具有支撑层、过滤层的多层产品。陶瓷膜是纳米级分离领域的一项高新技术,过滤形式为“错流过滤”,在压力驱动下,原料液流经膜管,小分子组分透过膜,大分子组分被膜截留。 陶瓷膜是纳米级分离领域的一项新技术,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耐高温等特点。过滤形式为“错流过滤”,在压力驱动下,原料液流经膜管,小分子组分透过膜,大分子组分被膜截留,实现了对流体中纳米级物质进行低温分离、浓缩、纯化的处理。陶瓷膜涵盖微滤、超滤、纳滤三个级别。陶瓷膜实现微生素分离提取;浙江小孔径陶瓷膜超滤膜设备
无机陶瓷膜是一种具有特殊选择性分离功能的无机或高分子材料,它能把流体分隔成不相通的两个部分,使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能透过,而将其它物质分离出来。膜分离技术以其高效、节能、环保和分子级过滤等特性,已应用于医药、水处理、化工、电子、食品加工等领域,成为本世纪分离科学中重要技术之一,被公认为21世纪重大产业技术之一的膜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绿色工业科技。无机陶瓷膜具有聚合物分离膜所无法比拟的一些优点:耐高温,可实现在线消毒;化学稳定性好,能抗微生物降解。对于有机溶剂、腐蚀气体和微生物侵蚀表现良好的稳定性。机械强度高,耐高压,有良好的耐磨、耐冲刷性能;孔径分布窄,分离性能好,渗透量大,可反复清洗再生,使用寿命长.上海污水处理陶瓷膜产品介绍陶瓷膜孔经结构分支撑层、过渡层及分离层;
膜、浓缩和提纯物质的一门新兴技术。该技术是一种使用半透膜的分离方法,由于膜分离操作一般在常温下进行,被分离物质能保持原来的性质,能保持食品原有的色、香、味、营养和口感,能保持功效成分的活性。其选择性强,操作过程简单,适用范围广,能耗低,所以可广泛应用于食品的生产中,膜分离技术由于兼有分离、浓缩、纯化和精制的功能,又有高效、节能、环保、分子级过滤及过滤过程简单、易于控制等特征,因此,已应用于食品、医药、生物、环保、化工、冶金、能源、石油、水处理、电子、仿生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无机陶瓷膜分离层结构更合理,分离层及支撑层共4层,孔径分别为5-10、1.0、0.6、0.2μm,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梯度膜或称不对称膜,提高了膜的 抗污染能力,起分离作用的分离层更薄,为20μm厚,膜清洗也更简单方便;而有机膜一般均为对称膜,抗污染能力差,进膜需经过严格的预处理;无机陶瓷膜的强度大,膜层可耐压16bar,支撑体可耐压30bar,无机陶瓷膜的化学稳定性(pH使用范围为0~14)和热稳定性(使用温度高可达400℃)均优于有机膜,可使用强酸、强碱和强氧化剂作为清洗剂,清洗再生更方便容易不易损坏,保证了使用膜处理时的效果及处理质量的稳定性; 陶瓷膜分为微滤膜、超滤膜和纳滤膜;
纳滤(NF) 是介于超滤与反渗透之间的一种膜分离技术, 其截留分子量在80~1000的范围内,孔径为几纳米,因此称纳滤。基于纳滤分离技术的优越特性,其在制药、生物化工、 食品工业等诸多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对于纳滤而言,膜的截留特性是以对标准NaCl、MgSO4、CaCl2溶液的截留率来表征,通常截留率范围在60~90%,相应截留分子量范围在100~1000,故纳滤膜能对小分子有机物等与水、无机盐进行分离,实现脱盐与浓缩的同时进行。陶瓷膜在纳米颗粒的纯化过程应用;上海微滤陶瓷膜批发
陶瓷膜具有高温稳定性;浙江小孔径陶瓷膜超滤膜设备
陶瓷膜分离工艺是一种“错流过滤”形式的流体分离过程:原料液在膜管内高速流动,在压力驱动下含小分子组分的澄清渗透液沿与之垂直方向向外透过膜,含大分子组分的混浊浓缩液被膜截留,从而使流体达到分离、浓缩、纯化的目的。 陶瓷膜是由孔隙率30%~50%、孔径50nm~15μm的陶瓷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或其它工艺制作而成的非对称复合膜。用于分离的陶瓷膜的结构通常为三明治式的:支撑层(又称载体层)、过渡层(又称中间层)、膜层(又称分离层)。其中支撑层的孔径一般为1~20μm,孔隙率为30%~65%,其作用是增加膜的机械强度;中间层的孔径比支撑层的孔径小,其作用是防止膜层制备过程中颗粒向多孔支撑层的渗透,厚度约为20~60μm,孔隙率为30%~40%;膜层具有分离功能,孔径从0.8nm~1μm不等,厚度约为3~10μm,孔隙率为40%~55%。整个膜的孔径分布由支撑层到膜层逐渐减小,形成不对称的结构分布。浙江小孔径陶瓷膜超滤膜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