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观测的精细度应具备合理性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类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被应用于建筑施工中,给建筑带来一定便利的同时还应依照相关使用规定进行。如今社会对建筑工程质量和施工技术的要求还在不断提升,因此在开展沉降观测工作时还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市面上的观测设备多种多样,施工企业在进行选择时还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切不可过于随意,导致观测数据的误差过大,导致沉降观测失去原有的意义,对于人力和财力都造成浪费,还会对工程质量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在进行建筑物沉降观测时还应选用精密度较高的仪器,保证结果的有效性,切实发挥观测价值,促进工程顺利开展。以下哪些情况可能造成磁致式沉降仪计算值为负值?江苏常见沉降仪技术要求
电磁式沉降仪出厂检规则:1.电磁式沉降仪应逐台进行出厂检验,出厂检验按外观、材料与规格尺寸、防水密封性、测尺长度误差及两次测读互差6的规定进行。2.检验项目如有一项不合格,则判定该台仪器不合格。每台仪器检验合格后,应签发产品检验合格证后方可出厂。3.在型式检验中有2台以上(包括2台)不合格时,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有一台不合格时,则应加倍抽取该产品进行检验。其后仍有不合格时,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若全部合格,该批产品应判为合格。广东液压式沉降仪测量标准什么是电磁沉降仪呢?
沉降测量结果汇总:加强测量结果汇总非常重要,必须要按照要求,并同时结合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出的沉降量结果,然后进行统计列表汇总;计算各观测点的沉降量、沉降速率、平均沉降量、平均沉降速率、基础相对倾斜、观测点比较大差异沉降量等数据,并汇总、统计、制表、分析沉降变化趋势。数据处理分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沉降观测数据由沉降观测项目负责人安排两名专业人员分别计算分析以及检核。2)经沉降观测项目负责人审核后,计算及分析成果准确无误后,才能形成正式文件上交。
液压式沉降仪实验方法:1.外观:用目测鉴别产品的表面和外观,目测结果应符合要求。2.材料与尺寸:用目测方法检测测头及管路部件、电缆的材料,用游标卡尺检测测头和管路部件的尺寸,检测结果应满足规定。3.防水密封性:将测头腔体和管路连接成整体,用堵头将各充液管和排气管堵好,将测头用密封圈密封。用加压泵向高压容器加水压至0.5MPa,保持2h,观察压力表的变化,其示值变化应小于1%。4.绝缘性能:对压力传感器用100V的兆欧表按规定进行绝缘电阻测试,测试结果应满足要求。5.压力传感器:按其产品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及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试验结果应满足规定。6.测量互差:将沉降仪按预定管路长度进行模拟连接,在满量程范围内分上、中、下三个档,在每个档位上各选取一个测点,对同一测点均进行两次测量,计算两次测读值的比较大差值;测量结果应满足要求。7.振动试验:将仪器按包装要求包装完好,采用振动系统设备,进行比较大加速度为2犵、振动频率从10Hz到150Hz再到10Hz、每分钟1倍频的扫频振动试验,一般循环两个周期,试验后仪器的各项功能均应正常,满足要求。 液压式沉降仪应保管在干燥、通风的房间中。
沉降管由硬质塑料管和沉降环组成,沉降环有环式、板式和叉簧片式。沉降管可随坝体填筑或钻孔埋设,随坝体填筑又可分为坑式或非坑式埋设。随坝体填筑坑式埋设,应在坝基钻孔深1.5m,将装有管座(带沉降环)的塑料管下入孔内,用水泥浆回填封孔,孔口以上回填筑坝材料(应剔除大于8cm的粗粒料),管口采用带铁链的临时保护管盖盖住。每当填筑面超过管口2.0m时,将塑料管挖出,并上接一根塑料管,连接处应密封牢固,并保持铅直。沉降环(板)穿过塑料管,并水平安放在预定深度。再以人工回填夯实,使其压实度与坝体填筑料相近,坑式埋设。非坑式埋设相对简单。液压式沉降仪的测量原理?广东分层沉降仪推荐厂家
磁致式沉降仪适合自动化测量那些场景。江苏常见沉降仪技术要求
电磁式沉降仪产品分类、组成及规格:1.分类:电磁式沉降仪分电磁振荡式和干簧管式。电磁振荡式沉降仪:通过测读铡头经过测体内铁环(板)时,测头距离沉降管管口的距离来计算测点高程变化即测点沉降的电磁式沉降仪。于簧管式沉降仪:测头内装有干簧管且测体内的沉降环是永久磁铁的电磁式沉降仪。2.组成:电磁式沉降仪主要由测头、沉降环(板)、电缆(含电缆卷筒)、测尺组成。注:沉降环(板)可作为一种产品,本标准对该部分的技术要求只作简单规定。3.规格:磁环的尺寸应满足测头外径20~40,沉降环内径55~72。江苏常见沉降仪技术要求
公司始终注重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和应用转化,与多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致力于向客户提供承载新技术、高质量的产品。公司通过ISO9001:2015质量认证,产品均由自动加工中心制做,全程自动质量检测系统保障产品的高质量。公司产品三大类:智能传感器、自动化测量系统、云平台及软件,类别有:应变、应力、水位、压力、位移、温度、倾斜、沉降、标定设备、电缆及附件、测量仪表、自动化设备、环境量监测、云平台及软件,产品广泛应用于水利大坝、铁路隧道、基坑建筑、尾矿边坡、海洋闸门、桥梁构件、地质灾害等监测领域。未来,公司仍将以创新投入为方向、用户需求为中心,执持“智能化、云平台、大数据”的科技趋势,用智能识别、智能诊断、智能混接、云平台监测、大数据分析的先进技术为岩土工程提供整体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