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全粉加工中的冷却工序用冷水清洗预煮后的薯片,可适当增加马铃薯细胞壁的弹性,并进一步把游离淀粉除去,以降低马铃薯泥的粘度。冷却时间应满足使薯片的中心温度降到20℃以下。蒸煮与制泥工序将预煮、冷却后的薯片在常压下用蒸汽蒸煮,使其充分熟化,蒸煮后的薯片应软化程度均匀。一般控制在:时间25~35分钟,温度95℃~98℃。将蒸煮后熟化的薯片送入制泥机中捣制成薯泥。搅拌工序惇薯泥直接从制泥机的出口与回填粉同时落入搅拌机,根据工艺文件规定配制的添加剂,也在此处进入搅拌机,三者在搅拌棒的机械作用下进行充分的混合。随着搅拌时间的延长,薯泥逐渐离散,呈松散、潮湿的薯粉。回填粉的粒径可在1毫米以下,回填粉量可视薯泥含水量适时调整,一般在薯泥量的三倍左右。马铃薯会被送至滚筒式清洗机中清洗干净。吨包土豆全粉加工制作
马铃薯全粉对面糊显微结构的影响,将各处理的新鲜制备的蛋糕面糊直接做涂片,盖上盖玻片置显微成像仪下进行观察。显微成像仪选择“10×”,调节焦距光亮及位置,对面糊的微观结构进行观测并显微成像。三个处理面糊的质地更均一,脂肪颗粒较小,且小于对照;随着马铃薯全粉添加量的增加处理面糊质地均一性逐渐变差,脂肪颗粒大。可见,适量的添加马铃薯全粉有利于面糊的发泡,质地更加均匀,但添加量大于45%时,面糊的脂肪颗粒溶解性变差。显微结构图像显示与面糊容重的测定结果一致。800KG土豆雪花全粉报价马铃薯全粉会经清洗、去皮、挑选、切片、漂洗、预煮、冷却、蒸煮、捣泥等工艺。
马铃薯全粉营养比较全,风味好,用途广,易贮存,其主要组分是淀粉,因此还具有很好的吸水性、增稠性以及持水力,这些特性使得马铃薯全粉在加工面食类、点心类食品中,具有独特的效用。同时,马铃薯全粉冻融稳定性良好,可以用于制作速冻食品等低温冷冻食品。然而马铃薯全粉不含面筋蛋白,黏度低,且糊化度高,不易于食品成型加工,故常与小麦粉、大米粉等混合使用,以实现营养与加工性能的互补。马铃薯全粉有良好的热力学性质,传统全粉有较高的吸水性。
马铃薯全粉对于一些需要蒸煮或冷冻处理的食品如面条、速冻食品等,马铃薯全粉品质常用的检测分析指标主要包括: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包括得率、游离淀粉、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水分、还原糖、矿物质、维生素含量及氨基酸组成等)、功能性指标(包括糊化性、溶解度、吸水指数、持油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冻融稳定性等)、抗氧化功能包括总酚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和自由基清理率)等。全粉的适用性优于传统雪花全粉和颗粒全粉。马铃薯有效品质评价指标为粗纤维含量、溶解度、乳化稳定性和乳化活性。马铃薯全粉富含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高纤维素。
马铃薯全粉的加工会进行湿热处理,湿热处理指在低水分含量(≤35%)、较高温度下(>糊化温度)对样品进行改性的一种物理处理方法。样品经湿热处理后,其产品的溶解度和结晶度升高;吸油性、冻融稳定性、膨胀度、较终黏度、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回生值、崩解值和还原糖含量降低。湿热处理对马铃薯全粉的品质有明显的影响(P<0.05)。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食品品质具有“快速、准确、环保”的优势,可将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马铃薯全粉品质的检测中。应建立针对马铃薯全粉淀粉、蛋白质、干物质以及还原糖含量的定量预测模型。马铃薯全粉的温度为60℃~80℃,直到淀粉老化完成。吨包土豆全粉加工制作
马铃薯全粉加工会进行预煮、蒸煮。吨包土豆全粉加工制作
马铃薯全粉是马铃薯主食化过程中主要的原料。马铃薯全粉保留了马铃薯中主要的的营养成分,但是马铃薯全粉中不含面筋蛋白,因此在马铃薯面条的制备过程中马铃薯全粉的添加会降低面粉中蛋白质的含量而导致面条品质下降。选用马铃薯全粉为原料,探讨了马铃薯全粉添加量、水添加量、卡拉胶添加量、食盐添加量和熟化时间对马铃薯面条蒸煮特性和感官评价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马铃薯面条配方工艺为:马铃薯全粉添加量10%、水添加量34%、卡拉胶添加量1.0%、食盐添加量2.0%、熟化时间40分钟。吨包土豆全粉加工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