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制冷空调行业在国家节能减排事业中担负着不可或缺的责任和义务。“双碳”目标对行业而言是一场变革性的挑战,将带来全产业生态链的革新和重构。技术创新将是制冷空调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全行业应持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以更加节能环保的技术和产品服务于经济和市场。很大程度上推进制冷空调产品的能效提升和系统环保节能应用,为国家层面的“双碳”目标完成做出应有的贡献,也由此推动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由大到强的根本转变。新能源汽车产业对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双碳能源行业转型
产业园区的新能源板块吸引了多种类型的新能源企业入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
电力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如上海电气,展示了其在新型电力系统解决方案、"风光储氢网"零碳产业园区综合案例等方面的成果。
新能源装备研发和技术孵化企业:江苏怡宁能源微碳慧能科创产业园主要产业形态为新能源装备研发集成和技术孵化实践。
太阳能光伏、动力和储能电池、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企业:泰州新能源产业园通过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吸引了智航新能源、锦江CIGS、泰州中建材等企业在太阳能光伏板块、动力和储能电池板块以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
锂电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企业:福建宁德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项目,产业定位以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为主,共入驻企业62家。风电装备相关企业:射阳港经济开发区打造的低(零)碳产业园尤其在风电装备方面吸引了大量企业入驻,几乎覆盖整个产业链。
锂电池设备和回收企业:山东海阳锂电新能源产业园一期主要为涂布机、对辊机、注液机、套膜机等锂电池设备企业和锂电池回收企业。
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企业:坪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集研发办公、轻型生产、科技体验展示于一体,为企业提供低成本、定制化的生产空间,满足高标准制造业用房的需求。 双碳能源战略实施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及其全球先进地位。
“双碳”目标将带来清洁能源生产设施建设高潮。清洁能源生产建设离不开制冷空调设备的服务保障,将形成新的巨大市场。清洁能源设施工作环境复杂多样,对配套的制冷空调设备提出更高技术和质量要求。针对风电、光电、核电、水电、储能等不同新能源生产技术要求,研究和开发适用的专有技术和产品,将会赢得更多的市场发展空间。氢气作为零碳的能源载体,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机构预测到2050年世界上20%的CO2减排可以通过氢能替代完成,氢能消费将占世界能源市场的18%。氢能的高压储能、加压低温液化储存都需要用到压缩制冷装备。未来不管是氢能还是其它的清洁能源的生产和应用都离不开制冷技术的保驾护航,这也是对制冷行业提出了新的需求。
太阳能、风能等是大自然提供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的能源,未来的产业发展中,要充分考虑制冷空调设备引入和利用清洁能源的问题,创新应用方法和手段,实现低碳发展目标。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均呈现为直流供电特性,对这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必须考虑与直流技术的有机结合。在制冷空调行业,直流驱动调节技术近年来取得迅猛发展。直流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机组的变工况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使得被控制目标温度波动更小,制冷量调节更加连续稳定,在增加舒适性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综合能效水平。直流技术的普及应用给行业的产业和产品结构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直流调速技术除了压缩机的转速调控外正在向更多的产品领域延伸,包括风机、水泵、冷却塔等附属设备的控制和调节,更高水平的系统集成与控制调节技术将会带来更多的节能潜力和经济社会效益。国网山西电力公司举办的能源大数据中心服务“双碳”示范项目推进会。
山西“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主要承担的技术研究项目包括清洁能源绿色建筑、新材料、人工智能、环境保护、智慧城市等双碳领域的关键技术需求。这些项目的进展显示,山西省在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例如,山西省碳达峰碳中和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的成立,标志着山西省在碳达峰碳中和产业技术创新事业发展方面的重要科技力量。此外,山西省还计划新建20家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省级创新平台,并承担或参与10项以上国家科技计划重点项目任务,以支持企业、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主体开展联合攻关,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创新体系初现雏形。这些进展表明,山西省在碳中和技术创新方面正积极推进,致力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双碳能源中心人才政策
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路径之一。双碳能源行业转型
城乡建设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作用和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低碳化空间格局的构建:通过优化城乡布局,引导绿色建筑的发展,提升空间减碳效益,是实现碳减排的重要途径。这包括推广绿色建筑标准,如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以及采用装配式建筑和太阳能光伏或光热系统等措施。资源利用的高效性:城乡建设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从而降低碳排放。例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强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城乡治理的包容性:城乡治理的改进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促进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这包括对建筑及建材企业进行碳排放核算、报告、监测、核查等管理措施。全域、全空间、全要素、全领域的规划策略: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从城乡布局、资源利用、城乡治理等多个角度出发,探索全域、全空间、全要素、全领域实现碳中和的发展路径。零碳建筑概念的推广:随着《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的颁布,零碳建筑的概念及其趋势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发展,这不仅关注人和环境的整体平衡,也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双碳能源行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