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行为节能分析 全体员工日常出行、在厂工作及生活行为对能源消耗影响分析。 4.现场总结会 能源审计现场诊断结束后,审计团队需就现场审计情况进行简单汇总及初步分析。召开阶段性总结会,就发现的问题进行再次沟通确认。由审计单位向企业能源审计工作组成员通报现场能源审计初步结果,要求至少有能源管理负责人、各设备主要负责人参会,确保各负责人意见达成一致。 5.编制审计报告 根据调阅的企业能源消耗数据、能源管理现状、能源审计现场诊断及数据分析结果,分析用能单位的用能薄弱环节,分析节能潜力,并在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系统的节能改造方案。经过与用能单位协商、讨论,完成报告。报告中应该包括改善能源管理的措施,运行维护的建议,低成本无成本节能项目、重大项目的改善方案,以及各能源绩效参数的计算结果及分析。 6.报告提交及解读 报告定稿后向审计委托方正式提交能源审计报告,与被审计企业召开项目总结会议并进行报告解读。挖掘企业节能潜力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企业从多个方面入手,推进节能工作。生产企业能源审计报告编制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是对企业能源管理绩效的评价,它旨在帮助企业实现能源消耗的降低和能源利用率的提升。这一体系通过企业的组织结构、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等要素,形成一套完整的能源管理框架,助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在于运用过程方法、系统工程原理和PDCA管理模式,对能源利用的全过程进行系统的识别,将复杂的能源管理流程划分为一系列小可控的过程单元,从而实现对能源消耗的精细化管理和控制。这种管理方式有助于企业更地理解能源利用的现状和潜力,发现能源消耗的瓶颈和浪费环节,进而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实现能源绩效的持续化。江苏能源咨询公共建筑能源审计报告编制检查与法规宣贯相结合。
整个认证流程包括领导决策与准备、范围界定、初始能源评价、体系策划、能源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体系运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等多个阶段。企业需要严格按照流程进行申请和准备,确保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是企业实现能源管理绩效提升的重要途径。通过认证,企业可以系统地改进能源管理,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认证也是企业展示社会责任形象、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企业应积极申请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不断完善能源管理体系,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碳排放双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能耗双控”考核指标也出现不足,它未区分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清洁能源发展。随着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长,发展清洁能源的要求日益迫切,需要对能耗双控政策进一步调整。2021年的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2022年的《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型新机制”进行了部署,至此,“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型”在全国层面进入了落地实施阶段。企业该如何建设自身能源管理体系?
3.能源成本的核定方法 (1)企业综合能源消费和企业总能源费用。 ①企业使用外购能源的费用。企业使用外购能源费用的计算应考虑审计期内各购入能源品种的输入、输出、库存及消费关系,只计算企业自身消费的部分。 ②企业综合能耗的计算。 (2)直接生产过程单位产品能源成本。 ①直接生产过程单位产品能源成本按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各种能源实物量及其单位价格进行计算。 ②单位产品实物能源消耗量可根据企业在审计期内生产系统的实物能源消耗量和合格产品产量来计算。 ③间接能源消耗和能源损耗。 1)企业能源审计应考察企业间接能源消耗水平,分析间接能源消耗在企业总能源消耗中所占的比例。 2)企业能源审计应分析能源损耗的大小和原因。 3)在计算企业产品单位综合能源消耗和企业出厂产品的单位能源成本时,应将间接能源消耗和能源损耗按产品直接生产能源消耗的比例分摊到各产品能耗指标中。节能量审核用于申请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节能量交易等。能源咨询机关单位能源审计报告编制
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型新机制”进行了部署。生产企业能源审计报告编制
2.能源费用托管型 用户委托节能服务公司出资进行能源系统的节能改造和运行管理,并按照双方约定将该能源系统的能源费用交节能服务公司管理,系统节约的能源费用归节能服务公司的合同类型。项目合同结束后,节能公司改造的节能设备无偿移交给用户使用,以后所产生的节能收益全归用户。 3.节能量保证型 用户投资,节能服务公司向用户提供节能服务并承诺保证项目节能效益的合同类型。项目实施完毕,经双方确认达到承诺的节能效益,用户一次性或分次向节能服务公司支付服务费,如达不到承诺的节能效益,差额部分由节能服务公司承担。 注:节能量保证型合同适用于实施周期短,能够快速支付节能效益的节能项目,合同中一般会约定固定的节能量价格。生产企业能源审计报告编制